一年之计在于春。时下的莲城,到处散发着万物复苏的气息。瞧!旋耕机从沃野上隆隆开过,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备战春耕春管,用辛勤汗水绘出一幅幅丰收画卷。
\r\n
2月13日,《中共中央 \r\n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发布,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“三农”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:五项举措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,四个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四大举措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。抓好粮食生产连续两年摆在首要位置,再次释放出国家让“中国饭碗”装更多中国粮的决心。
\r\n
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,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站在“十九连丰”的新起点,如何稳住大国粮仓,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民、藏粮于技”给了我们答案。
\r\n
藏粮于地,铺展更广袤的“画卷”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,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要实现“藏粮于地”,既要在保耕地面积上下功夫,又要在提耕地质量上下功夫。要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坚决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,实现增减挂钩、落实占补平衡,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。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,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,让更多“望天田”变成“丰收田”,进一步夯实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基础。
\r\n
藏粮于民,吸引更优秀的“画师”。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,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。“十九连丰”的背后,离不开亿万农民的辛勤劳作。如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?我们不妨从农民最关心的收益入手。一方面,适当提高稻谷、小麦最低收购价,强化补贴、农业信贷、保险等支持政策,给粮农吃下“定心丸”;另一方面,完善生产经营方式,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,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,调动亿万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。
\r\n
藏粮于技,磨砺更精湛的“画技”。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从“大水大肥”到测土配方,从“二牛抬杠”到机械遍地,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靠云吃饭”……我国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,织密基层农技推广网络,加速机械化、智能化耕种融入田间地头。在推动农业技术下乡的同时,还要强化现代科技和物资装备支撑,让物联网、人工智能和5G等高科技在中国大地激发出新的力量,以科技创新推动“藏粮于技”落地生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阳广播电视在线版权与免费声明
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:"湖南省益阳市广播电视台"、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、"益阳电视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图片和音、视频稿件),版权均属益阳广播电视在线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 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
②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,违者追究责任
③本网转帖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的正规网站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
④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和我们联系。新闻纠错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